道不拾遗的意思和寓意

2022-05-27    阅读: 6  

道不拾遗

拼音:dà bù shí yí

注音:ㄉㄠˋ ㄅㄨˋ ㄕˊ 一ˊ

解释:遗: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
 
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使用频率:常用成语

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

主体结构:紧缩式成语

常规用法:道不拾遗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
典故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

运用示例:人人称赞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。

 

1、风政修明,流爱于人,在事七年,道不拾遗。
2、于是外连东吴,内平南越,立法施度,整理戎旅,工械技巧,物究其极,科教严明,赏罚必信,无恶不显,至于吏不容奸,人怀自厉,道不拾遗,疆不侵弱,风化肃然也。
3、田者不侵畔,渔者不争隈,道不拾遗,市不豫贾。
4、却说包丞相镇守边庭,人民乐业,百姓讴歌,道不拾遗,犬不夜吠。
5、时人赞叹,建文时,法网疏阔,道不拾遗,士风朴茂,尚义者多。

更多例句

 

明代.无名.吴人歌:「朝判长洲暮判吴,道不拾遗人不孤。」
元代.杨维桢.华亭主簿张侯明善:「道不拾遗户不关,田莱尽辟驿桥完。」
元代.宋褧.赠辛瑞卿(名居祯尝质物于某氏私库误赎得玉带金器不受而返之时人义其事):「之子轻财能好义,事如行道不拾遗。」

 

近义词  路不拾遗

反义词  打家劫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