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寒而栗的意思和寓意

2022-05-12    阅读: 27  

不寒而栗

拼音:bù hán ér lì

注音:ㄅㄨˋ ㄏㄢˊ ㄦˊ ㄌ一ˋ

解释:栗:畏惧,发抖。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
 
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使用频率:常用成语
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
主体结构:紧缩式成语

常规用法:不寒而栗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想到、听到或见到令人恐惧不安的。

典故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。”

运用示例:岂果脂粉之气,不势而威?胡乃肮脏之身,不寒而栗。◎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马介甫》

 

1、这个人臼头花钿,叫人看了不寒而栗。
2、半夜里听到声声狼嚎,人人不寒而栗。
3、法医实习生刚接触那些凶案现场的时候,都会不寒而栗,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。
4、这尊锺魁像雕得,怒眼赤髯,看了令人不寒而栗!
5、他是个怕事的人,每次遇到困难就会不寒而栗。

更多例句

 

宋代.高斯得.不浮次歆予亦再赋:「每思世路巘,身不寒而栗。」

 

近义词  心惊胆跳、小心翼翼、心惊肉跳、战战兢兢、胆战心惊、毛骨悚然

反义词  无所畏惧、临危不惧